If你想真正明白为什么美国能在大萧条后走出来、在二战中大放异彩,那绝对绕不开这位超级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DR)。我自己查资料、看了各种外文档案、甚至翻了不少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公开文件后,发现他远比历史课上那点内容来得精彩。咱们今天就不枯燥地背参数,而是用自己的体验、专家观点和真实案例,带你拆解下FDR到底是个什么人物、都干了哪些影响到今天的大事。如果你想参考官方来源,像the White House官网(FDR Biography)的资料就很权威。
有一段时间我很疑惑:为什么美国人有时候提起FDR近乎神话?直到自己开始实操研究——不仅翻他任内重要法案,还查了世界各国对“危机领导人”的评价,甚至跟海关国际认证的同事还讨论起罗斯福对美国政府制度的具体改变,这才发现,回头分析罗斯福经历和成就,能帮我们解决:
强烈建议如果你真的想深入了解,可以顺手开个tab查一下FDR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的相关文件,比如National Archives,真的会有不少意外之喜(比如连他给邓小平的信都有保存!)。当然,下面我主要结合真实数据与行业分析,讲讲我的亲身体验。
说起来,我第一次听说罗斯福,是在高中历史课,那时候只觉得他“轮椅总统,打赢了二战”,很平。结果一查才知道,这人从小就是“天选之子”:生于1882年纽约的上流社会,家族里出过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他的远房叔叔。小时候的FDR,据他自传说,几乎被优渥环境包围,接受了一流教育,后考入哈佛大学。(顺便一句,我发现家世好但不自满的人,都有点“职业管理者”的天赋——FDR很早就喜欢搞组织、摆弄大局。)
后来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没毕业就开始追求政治梦想。1910年,当选纽约州参议员。实测数据显示,FDR是真正“跑基层”的政客,经常亲自带队考察地方工人状况,哪怕现在看都是非常走心的那种(参考:纽约州历史研究学会档案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 FDR files)。1913年在威尔逊总统任内当了海军副部长,为自己后来的二战战略积累了海军经验。
1921年,FDR得了小儿麻痹,只能靠轮椅行动。说实话,当时美国政坛对“障碍人士”并不友好,他能东山再起,真的和他个人坚韧有关。罗斯福不仅没有被病击垮,反而更直接地去感知“普通人生活何其艰难”。1928年他竞选纽约州长,没想到居然以改革形象赢得胜利。
这段经历还改变了他对“政府应为弱者撑腰”的理解。业内专家Linda Gordon就说过:“FDR把自己亲身体验中的‘脆弱’感,转化为了政策的同理心。”(引自Linda Gordon, Roosevelt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1932年,面对经济萧条和就业崩盘,罗斯福击败胡佛,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大家常说他四届连任已是奇迹,但更夸张的是,他上任伊始就抛出了堪比“经济急救包”的新政(New Deal)。
说个具体例子,我以前在研究美国就业结构的改革,查过1933-1939年实际新政法案文档(比如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 US National Archives),发现:
亲身数据翻查下来,1933-1937美国失业率从25%降到15%。而这些变化,正如《纽约时报》1936年社评中说,“是对美国社会结构的重新塑造”。(NY Times, 1936)
二战开始后,FDR极为巧妙。美国开始时本来想“事不关己”,结果珍珠港事件后直接all-in。最厉害的是他能拉着丘吉尔、斯大林制定反法西斯战略,还发挥“指挥家”作用。例如著名的《联合国宪章》起草,罗斯福本身就是发起人之一,最后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他已经被列为“创始人”。
相关资料可以参考联合国原始文件馆(History of United Nations),联合国自身都不断强调FDR的先见。
这里插个和贸易认证有关的例子,具体点说,比如A国与B国因为“verified trade”(认证贸易)的定义不同,美国搞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现今WTO前身),其实正是FDR“一视同仁贸易理念”的遗产。
国家/名称 | 法律依据 | 执行机构 | 认证流程(摘要) |
---|---|---|---|
美国(US Verified Trade) | Tariff Act 1930, TTB Ruling 2013 | US Customs, TTB | 文件追溯,第三方检验,强制标签申报 |
欧盟(EU Verified Trade) | Regulation (EU) 2018/1046 | European Commission, Customs | 进口资料须经本地认证机构二次审核,更多电子化通关 |
中国(中国认证贸易) | 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 中国海关,检验检疫局 | 先申报,后现场抽查+证明链上传 |
你会发现FDR时代推动的贸易“开放”和“多边”原则,至今都体现在各国贸易法律中。和一位WTO顾问聊天时,他说:“FDR承诺的‘one world, one trade’, 到今天大家还在为定义‘认证贸易’头疼,说明这个理想是有生命力的,也足够复杂。”(参见WTO官方访谈 WTO News, 2013)
前段时间跟二战经济史大家Adam Tooze交流过,他说FDR最厉害的地方是“调动社会资源、推动体制创新”,比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是通过国家间认证、资金流与贸易开放来构建的。这种顶层架构设计,正好回应了当今各国在贸易“认证”问题上的持续博弈——谁能聚合资源,谁就能主导议程。
换句话说,如果你做跨国贸易或研究国际政策,理解FDR的手法和理念,其实就是在拆解“全球治理”的出厂设置。如果感兴趣,推荐去读下Tooze的新书《Crashed: How a Decade of Financial Crises Changed the World》,里面对罗斯福和现代国际体系的关系写得很明晰。
反正我查完一圈资料再回头看FDR,觉得他最厉害的地方不是“个性独特”,而是能把一场又一场危机——无论是经济还是战争——转化成社会治理和全球合作的新契机。你今天生活在美国,有基本社保、银行账户不怕全亏、贸易还能这么方便,这背后都能找到FDR的“第一推动”。当然,争议也很多;比如新政政策效果到底多大,至今还有学者争。但是,他推动的“制度设计”、多边贸易和社会安全网,经受了时代考验。
总之,如果你下次被问到“罗斯福究竟厉害在哪”,不需要怕枯燥,带着证据和案例,完全可以聊出他的历史地位。下一步建议?建议大家真的打开档案馆网站翻一翻,还可以参与一些线上研讨会(比如USTR每年都有相关公开课 USTR official website)。实践一下,感受下伟人和制度之间的真实张力,说不定还能给自己下一步人生带来启发。